5萬億老舊小區改造需求直接拉動水泥市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發布日期:2020-06-08
 “民生問題要想出商業模式就一定要有低息的資金支持,它跟房地産開發的邏輯不完全相同。如果沒有資金杠杆、沒有低息的貸款,那老舊社區改造的回報就會十分困難。”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
      作為“接棒”棚改的一項重要工作,老舊小區改造被認為是今年“穩投資”“促民生”的重要抓手,同時也被看作房地産及相關上下遊行業的新機會。
      老舊小區改造也被簡稱為“舊改”,但與過去舊城拆遷改造的“舊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老舊小區改造基本不涉及拆遷,而是以維修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為主,而舊城改造、城市更新涉及大量的拆遷重建。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可持續住區研究中心主任孔鵬認為,老舊小區改造市場空間或可達5萬億元,可直接拉動傳統房地産業上遊的鋼鐵、建材、水泥、環保等行業,下遊的家裝、家電等行業。此外,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相關的基礎設施也将被帶動。
       “改造後的老舊社區不應是分裂的孤島,而應該是依托新基建,實現未來住區的聯網化和數字化,使建築空間形成擁有合力的組織。”孔鵬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行業前景雖然廣闊,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面臨着盈利模式、社會資本積極性等方面的現實問題,未來需要在政策、企業、社會等各個層面共同努力推動。
      核心區的“老破小”
      老舊小區是指“2000年以前,公共設施落後影響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住宅小區”。老舊小區通常在單位改制之前,由政府、單位出資建設,與1998年房改後建設成的居住區相比,公共設施落後,配套設施不齊。
      根據住建部初步統計,全國共有老舊小區近16萬個,涉及居民超過4200萬戶,建築面積約為40億平方米。
      老舊小區改造的市場空間,主要存在于大中城市。
      根據貝殼樓盤字典數據,重點20城市的記錄小區數量為15.39萬個,其中樓齡2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數量為5.96萬個,老舊小區的占比近40%。
      分城市來看,老舊小區數量最多的三個城市為上海、成都、北京,老舊小區的數量分别為14000個、5200個、5100個。從老舊小區在總體存量中的占比來看,上海、濟南、北京三地最高,分别為61%、49%、47%。
      老舊社區一般都集中在城市的老城區。以北京為例,逾八成老舊小區分布在寸土寸金的“城六區”,西城近六成是老舊小區。
      老舊小區居住空間小,環境配套較差。從貝殼近五年的成交數據看,北京的老舊房源中,近半數面積在60平方米以下。北京的老舊社區中,超六成小區無電梯,16%的小區沒有集中供暖,20%的小區綠化率不足(綠化率30%以下)。這些比例均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貝殼研究院認為,北京的老舊小區主要在核心區域,地段價值高,但是目前居住條件差,導緻老舊小區在下行周期房價跌幅更大,造成了難以流通和資源被浪費的惡性循環。
      老舊小區改造的市場空間,也恰恰存在于此。
      住建部将老舊小區改造的内容初步分成三類:一是保基本的配套設施,包括水、電、氣、路等市政基礎設施的維修完善;垃圾分類設施的配套;加裝電梯等。二是提升類的基礎設施,可配建停車場、活動室、物業用房等。三是完善公共服務類的内容,如養老、撫幼、文化室、醫療、助餐、家政、快遞等設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公共環境。
      明源地産研究院的研究數據表明,保守估計,中國老舊小區改造至少需投入4.54萬億元。
      國金證券指出,作為“接棒”棚改步入舞台中央的一項工作,舊改并不涉及房屋拆遷和安置補償問題,更多的是對現有房屋進行修繕、改造小區水電氣路及光纖等基礎設施以及完善周邊配套服務設施。雖然老舊小區改造對地産整體投資刺激作用較弱,但對相關領域需求的拉動作用仍然明顯。

      據該機構估算,在舊改的撬動下,消費建材領域中,防水材料獲得的市場空間可達236億元;塗料的市場空間為518億元;管材的市場空間為273億元。

       “民生問題”的解決之道
      近些年,老舊小區改造一直以财政資金為主導。從目前的實踐來看,除中央财政補貼、地方政府專項債外,銀行信貸也是舊改的重要資金來源。
      今年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建立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改造資金的機制,中央财政給予補助,地方政府專項債給予傾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改造運營。
      老舊小區改造,對于社會資本來說,最大的難題是盈利模式。由于它不會拆遷舊房重建,因而不存在通過賣新房獲得盈利的可能;投入到新裝電梯、新建醫療幼兒養老設施、修建道路等公共設施的資金,未來很多隻能靠物業費、停車費來獲得回報。
      總體來看,目前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熱情并不高。在很多投資者看來,利潤率低、投資回報周期長,是老舊小區改造面臨的主要商業困境。孔鵬認為,主要原因是沒有明确的商業模式,沒有清晰的産品服務的供求關系和服務标準。
      孔鵬表示,老舊小區改造屬于民生問題,“民生問題要想出商業模式就一定要有低息的資金支持,它跟房地産開發的邏輯不完全相同。如果沒有資金杠杆、沒有低息的貸款,那老舊社區改造的回報就會十分困難。”
      孔鵬說,推動舊改行業的發展,還需多方努力。業主需要了解,老舊社區改造不是一種政府補貼的福利行為,而是一種政府支持的商業行為,想要獲得美好生活,必須進行參與和付出;作為參與改造的企業,一定要擁有足夠的耐心,并能提供真正為終端用戶創造價值的産品和服務;在政策端,政府除提供低息資金支持外,還應改變老舊小區粗放式的管理和收費方式,争取實現居民和企業價值共享。
      以房企為代表的社會資本,更願意投入到舊城改造、城市更新項目上去。
      存量房時代的到來,和一二線城市土地資源的稀缺,促使房企通過舊改來加大土地儲備。萬科于2017年加大在“城市更新”上的布局,并積極向二三線城市進行擴展。碧桂園也在2017年表示,要加大舊改投入力度,并将舊改作為“在四個一線城市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億翰智庫指出,目前參與舊城改造的企業主要以大型開發商和金融房企(地産基金)為主,這兩類主要玩家各具優勢。“房企依靠在地産上下産業鍊的優勢,在綜合類項目的改造和建築上具有明顯優勢;地産基金由于資金實力雄厚,在舊改上往往采取輕重資産結合的方式去運營,在資金和運營上具有一定優勢。”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