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地區水泥産業結構調整處于攻堅階段

發布日期:2008-01-02
 
 

中國水泥網 [2007-11-21]  來源: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 上海水泥協會會長 諸葛培智  打印該頁  收藏該頁
 
2006年全國水泥産業形勢喜人,全年銷售收入3217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實現利潤總額150億元,比上年增長89.9%,是曆史上效益最好的年份。2007年,1-8月,累計水泥熟料産量6008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8.63%,水泥産量8463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58%。累計水泥銷售收入2399.02億元,比上年增長24.09%,實現利潤總額123.07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24.09%。 
 
  預計2007年水泥主要運行指标将再創曆史新高,預計: 水泥産量14億噸;水泥銷售收入3,800億元;利潤總額200億元。
 
  華東地區,同樣形勢喜人,2006年全國水泥産業利潤中,一半來自華東地區,2007年上半年華東地區利潤同比增長116%,利潤額約占全國的60%。
 
  但是,華東市場也是全國競争最激烈的地區,滬、蘇、浙三省市又是華東地區競争最激烈的地區。滬、蘇、浙三省水泥市場是以上海區為核心市場,蘇南、浙北城市群為周邊市場,形成的長三角市場。以供應水泥。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市場和信息中心,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是國内外産業集團和金融集團高度重視的地區。
 
  在大好形勢下,長三角地區水泥産業的調整向縱深發展,展現出如下特點:資産重組風起雲湧;節能減排行業領先;出口行情值得關注;浙商現象特色鮮明;行業自律縱深發展。
 
一,關于兼并重組
 
  國家2006年底出台的《關于公布國家重點支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大型企業(集團)名單的通知》中确立60戶大型水泥企業(集團)為國家重點支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企業。
 
  華東地區有26家大型水泥企業列入國家重點支持企業名單,占全國的43%。其中,僅長三角地區,就有15家企業名列其中(不包括他們在外省投資的企業),其中:6家全國性企業、9家區域性企業,是入圍企業最多的地區,占全國重點企業的近四分之一。
 
  國家支持的重點是提高産業集中度。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表示,盡管國内水泥産業集中度已經有了很大提高,骨幹企業正在迅速崛起,但利潤率低、底子薄,相對于來勢洶洶的跨國水泥集團和外資金融資本,仍然不足以抗衡。這正是國内水泥企業謀變的主要動因之一。
 
  長三角地區水泥企業是能源依賴型地區,企業集中度不高,銷售額利潤率從2003年以後,一路下跌,在情況較好的2006年,也在5%以下,低于全國水平。例如浙江2003年利潤率曾達到13.39%,2005年跌到0.42%,2006年前三季度跌到-0.86%,比較好的2007年1-8月也僅為2.47%;低于全國5.13%的水平。該地區在國家重點支持企業中,雖然是入圍企業最多的地區,仍有相當一批具規模沒有入圍的企業。這反映出該地區企業過于集中,缺乏領軍龍頭企業,市場的整合難度大。
 
  被國家重點扶持的大型水泥集團如海螺集團、中國建材集團、台灣水泥、嘉新水泥、亞洲水泥和摩根斯丹利、高盛、花期銀行、香港中國網絡等具有強大實力的産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看好長三角的經濟戰略地位,已經在這一區域内掀起整合與重組的旋風,目前已形成三角鼎立局面的雛形。
 
  資産運作最引人注目的是海螺集團。海螺最成功的經驗一是抓住機遇,搶占我國兩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市場。這兩個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密集地區,長三角每年有近2億噸的水泥消費量,其中:上海的水泥消費量在2500萬噸左右,南京、蘇州、無錫、杭州等城市在1,000萬噸左右,上海市和浙江全省人均消費水泥都在2000公斤左右。
 
  海螺集團在長三角構築了資源—水路運輸—市場三大生産經營體系,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将華東地區市場占有率提高至40%,主控華東市場。為迅速擴大規模,在“十五”期間就拉開了一系列資産運作的大幕
  1997年10月21日,海螺水泥H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為我國水泥行業首家在境外上市的水泥企業;2002年2月7日,海螺水泥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06年5月,海螺集團引入摩根士丹利和國際金融公司兩家戰略投資者。摩根士丹利旗下添惠亞洲有限公司與國際金融公司,分别買下海螺集團持有的海螺水泥10.51%和3.82%的股權;
 
  2006年7月,海螺集團以9.61億元的高價及2.3億元銀行借款擔保的代價将徐州海螺出讓給中國建材集團,完成了中國水泥行業最大的一起并購案。
 
  2007年一季度,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蕪湖海創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安徽海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海螺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已分别以375.19萬股、288.21萬股、286.87萬股和193.22萬股位列尖峰集團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大流通股。在中國建材集團與尖峰資産合作的當口,海螺集團這個舉動既有戰略意義又有經濟價值,是一箭雙雕的漂亮的運做案例。
  
  8月16日,海螺水泥公布增發獲股東大會通過的公告。海螺水泥拟募集資金不超過120億元。其中62.3億元用于華東8條5000T/D(安徽、江西)、華南8條5000T/D(湖南、廣西)新型幹法熟料生産線的建設,如果項目在2009年初投産,預計新增水泥及熟料的産銷量将超過3000萬噸,公司2009年的水泥及熟料銷量則有望達到1.2億噸。
 
  海螺拟投資32.9億元用于25套純低溫餘熱發電,總裝機容量441.9MW,屆時公司的水泥熟料基地基本都配上純低溫餘熱發電。公司的純低溫餘熱發電設備采用日本川琦重工的技術,噸熟料餘熱發電量在38-40度,每年可以節電31.54億度。.如果2010年水泥産量達到1.5億噸(折合熟料1.15億噸),全部理想狀态下可以節省電費約25億元。
 
  海螺還拟将20億元的募集資金用于償還銀行貸款 .目前償還銀行貸款,降低經營風險。公司2007年一季度的資産負債率為62.29%,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随着約120億元募集資金到位,屆時公司的資産負債率有望下降到51%左右,這将大大降低公司的經營風險。
 
  “十一五”期間海螺集團通過資産運作,已完成在安徽沿江投資建設10多條大型生産線,完成在江蘇全境、浙江甯波等地區和上海的粉磨站布局和收購業務,加緊回轉窯純低溫餘熱發電項目的建設;在華東地區的主控局面正在形成。
 
  除海螺集團外,長三角地區的第二股力量是中國建材集團。中國建材中聯水泥)有央企和上市公司背景,雖然是水泥行業的後起之秀,但依托資産運作,發展迅速。中國建材的發展方式是以并購為主,建新線為輔。先以地方國有資産劃撥為兼并的主要手段,2006年3月23日在香港上市募得資金後,開始以劃撥和資金購買雙拳出擊,不惜重金拿下海螺在徐州的萬噸線,大大提升了在行業内的地位。2006年中國建材在新型幹法熟料産能上已列為第三,為改變目前區域市場規模不大的問題。中國建材将水泥作為主業發展,引進戰略合作夥伴,擴大其市場份額,建立自己的核心市場。
 
  中國建材開始的戰略布局定位是"控制中原,輻射京津,沿隴海一線成片形成大區域控制"。形成淮海地區和山東南部地區的區域;同時還通過資産劃撥、持股等形式控制了山西大同水泥,河北鑫磊、泰山企業等,基本完成了初始的戰略布局。
 
  在此基礎上,中國建材又揮師南下,進軍以長三角為核心的華東地區,在窗出巨資收購徐州海螺萬噸線的基礎上;今年5月,中建集團宣布拟出資與尖峰集團共同打造區域性專業化水泥公司,通過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國建材對尖峰集團子公司湖北大冶尖峰水泥公司增資。5月18日,中國建材集團與浙江光宇集團在紹興簽約,宣布收購光宇集團在浙江的所有水泥生産線。緊界着又與江西水泥簽約重組,并與浙江北部一批水泥企業(約1800萬噸産量)簽定了資産合作協議。
  
  8月9日,中國建材(HK3323)以閃電配售的方式,在香港聯交所向全球增發1.5億H股,得到投資者的踴躍認購并大獲成功,募集資金約27億港币。本次增發的成功,為該公司在水泥等主營業務領域開展重組聯合提供了巨大的資金動力支持。
 
  9月26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由中國建材聯合湖南省國資委、浙江省的水泥龍頭企業尖峰集團等、江西省的水泥龍頭企業江西萬年青水泥等共同設立。南方水泥注冊地在上海,運營總部在浙江杭州,公司首期注冊資本為35億元人民币,其中,中國建材出資26.2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75%的股權;浙江邦達出資4.37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12.5%;江西水泥出資1.4億元,占注冊資本的4%;湖南國資委、尖峰集團各出資1.05億元,各占注冊資本的3%;北京華晨出資0.87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2.5%。
 
  從此,中國建材集團以中央企業領軍者的姿态,進入華東地區,組建“南方水泥艦隊”的序幕正式拉開。在全國規劃一億噸産能。形成了新的中原-華東區域連片的新戰略。輻射範圍從津京-淮海-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範圍。估計中國建材集團還會有進一步的資産運作措施出台,将形成華東地區的主力軍團之一。
 
  近期,在長三角的第三股勢力突然出現。台灣水泥公司和嘉新水泥公司6月15日聯合宣布,将通過香港上市公司台泥國際,以換股方式獲取嘉新水泥香港上市公司嘉泥中國公司股權,在今年底換股完成後,将立即擴建鎮江京陽水泥廠兩條5000噸生産線,兩大集團将成為華東長三角地區、華南珠三角地區的領導水泥制造商之一。
 
  台泥早就看好長三角地區的市場,其子公司台泥國際在1997年起就持有海螺水泥的H股。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表示,以華南戰略布局廣東、福建、廣西,在2008年台灣及大陸年産能将超過3,300萬噸。與嘉泥中國的全面協作,除了能更鞏固台泥的華南策略,更能加速台灣水泥下一階段5,000萬至6,000萬噸年産能目标。另外,嘉泥中國是極少數品質達到外銷美國的大陸水泥業者,對于未來外銷業務有所助益。
 
  嘉泥董事長張永平表示,江蘇鎮江的京陽水泥廠雖然已列為國家發改委公布60家重點支持水泥業名單内。但任何單一公司的實力均無法達到現時所需的超快速成長。在大陸國企不斷迅速集成擴大,世界五大水泥集團加速進軍中國的形勢下,需要有積極相應的策略,來達到規劃3,000萬噸的目标。中國水泥業兩岸三地策略聯盟的概念,與台泥國際的協作,将使兩大集團立即成為中國大陸最具潛質,及領導水泥工業的大型水泥集團,将可争取中國大陸長三角,及珠三角最大的兩個市場的領導地位。
 
  兩家台灣的水泥集團在台灣、大陸和香港連手的戰略目标浮出水面:經過幾年努力,以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華東和華南為主要市場,以大型熟料生産線、粉磨站、中轉庫、水路陸路運輸等多種手段,規劃目标形成近一億噸的産能,成為中國水泥行業新的領軍人之一。
 
  長三角這三股結構調整的旋風,都在國内規劃一億噸左右的産能,使長三角地區成為近來國内水泥行業資産重組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未來幾年,将會形成海螺集團、中國建材集團和台泥嘉新集團三角鼎立的新格局。
 
  當然,還有江蘇金峰水泥,在已有兩條5000噸生産線的基礎上,正在籌建三條5000噸生産線,即将成為長三角地區的一支新軍。
 
二,關于出口退稅政策的影響
 
  十一五期間,我國水泥出口,創曆史最高水平。2005年出口2216萬噸,較上年增長215%;而2006年水泥和水泥熟料累計出口猛增到3613萬噸,其中水泥出口1941萬噸,水泥熟料出口1672萬噸。出口量同比增長63%。出口金額11.81億美元,同比增長72.5%。
 
  2007年1-8月水泥出口1019萬噸,同比下降25%,水泥熟料出口1384萬噸,同比上升料22.53%。水泥出口離岸價格38.94美元,水泥熟料出口離岸價格30.01美元,均比去年同期的37.07美元和27.01美元有所上升。這說明國家對水泥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已經初見成效。 由于出口合同在2006年簽定,所以預計2007年水泥和熟料累計出口接近3600萬噸,基本與去年持平。
 
  我國水泥出口對水泥市場特别是季節性市場的調節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民币不斷升值,出口退稅率下降,世界各地新建的水泥廠陸續投産,我國水泥出口将呈下降趨勢,增加了國内市場的壓力。
 
  華東地區是我國水泥出口最多的地區。2006年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口量分别為1,496.08和1,495.52萬噸,占全國的78.62%和89.43%。出口水泥主要銷往中東、美國、歐盟等地。出口企業主要是華東地區沿海和沿江的六家大型企業: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山水水泥及日本太平洋、韓國大宇和台灣嘉新水泥等外資企業。由于這些企業産品成本較低,質量穩定,有競争優勢。水泥适量出口說明華東地區水泥産品質量及标準完全有能力參與國際競争,對調節華東市場也有積極的意義。
 
  2006年國家五部委聯合發出通知,自9月15日起将水泥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表明了國家對資源類産品出口控制的政策導向。
 
  2007年6月,國家沒有采納中國水泥協會分年度逐步降低水泥出口退稅的建議,宣布從7月1日起,全額取消水泥退稅。雷前治會長說,對“兩高一資”産品限制出口是基本國策。當初,為大型水泥企業進入國際水泥市場,争取暫緩取消水泥退稅,是恰當的,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當前,國家能源供應緊張,對“兩高一資”産品取消出口退稅,我們應該理解和支持。
 
  預計,取消退稅對華東地區水泥市場将會産生一定的影響。華東地區出口大戶-海螺水泥2006年水泥出口量為1396萬噸,占總銷售收入的比例為22%;2007年上半年出口600-700萬噸,出口比例降到18%左右。據券商分析:海螺出口的毛利率在34%,利潤率為14%左右,出口退稅的取消對海螺收益影響不大。随着國内市場盈利逐步好轉而出口盈利下降的情況下,海螺會适度減少出口,并可通過提價将出口退稅率取消的影響部分轉移給客戶。
 
  華東地區取消水泥出口退稅的效應,在2007年影響不大,但在2008年将有所體現:退稅效應、人民币升值、國際市場狀況、需求國新建水泥企業投産等綜合因素的體現,将會使華東地區部分原先出口的水泥和水泥熟料返回,沖擊華東市場,加劇該市場的價格競争。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進一步提高産業集中度,加大行業自律,将考驗華東地區水泥企業的智慧和決心。
 
三,關于水泥浙商現象
 
  目前浙江省在石灰石資源豐富的地區,形成了以長興、建德、衢州、諸暨、富陽新型值幹法水泥熟料生産基地。主要的龍頭水泥企業是三獅、紅獅和尖峰集團。
 
  全省水泥熟的料産能已達到7200萬噸,其中新型幹法比重已超過96%,消費量預計則在1億噸左右,水泥産能仍然大于需求。
 
“水泥淅商”在長三角地區起到四個排頭兵作用:
 
  一,是浙江水泥産業調整的排頭兵,隻用了兩到三年時間,就完成了企業所有制性質的改革,除三獅外,全部改制為民營企業;完成了新型幹法窯的産業結構調整,擁有近60家新型幹法生産線,其中日産5000噸熟料生産線就有15條,新型幹法水泥比重已經超過96%。6月15日浙江水泥協會已報告省政府,要求不再批準建設任何新的生産線。;
 
  二,是走出本地域的排頭兵:在浙江水泥供大于求的狀況下,隻用了兩年左右時間,投資150多億元,完成了走出浙江的戰略:國家重點支持的全國60家大型水泥企業中,12家淅商榜上有名,占總數的20%,分布在福建、湖南、湖北、江西、陝西、重慶和安徽,已成為當地的大型企業。此外浙商在黑龍江、遼甯、北京、河北、山西、内蒙等省份投資的企業;也都成為地區的骨幹企業。
 
  三,是行業自律的排頭兵:面對浙江目前水泥供大于求的狀況,在浙江水泥協會的指導下,浙商企業走了三步棋:一是價格自律到起到明顯效果,二是在半年内兩次限産保價,三是三獅、尖峰、金圓、錢潮、美亞、中利達、青石等杭州地區的水泥企業成立統一的聯合水泥銷售公司,統一銷售。浙商的行業自律對整個長三角地區的價格穩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江蘇部分地區和上海市都在行業自律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今年,市場價格每噸恢複性上漲了20到30元,使整個長三角地區水泥行業接近合理的利潤率。
 
  四、資産重組的排頭兵:部分“水泥浙商”,面對供大于求的局面,除了走出本地域外,也選擇了“見好就收”的策略,或轉産其他行業或出讓股權;為浙江的水泥行業順利重組,打下基礎。
 
四,關于節能減排
 
  長三角地區一直是能源緊張地區,對煤炭和電力的依賴度大。因此,該地區水泥行業的節能和資源再利用的技術改造起步較早。
 
  2006年以來,長三角地區水泥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繼續走在全國的前列,主要代表企業是海螺集團。據了解,海螺集團1996年與日本川崎重工共同實施水泥純低溫餘熱發電項目,1998年2月并網發電。項目自投産以來,系統運行穩定,每小時發電量保持在7200kW。海螺公司甯國水泥廠4000t/d水泥生産線純低溫餘熱發電項目成為中國最早的水泥純低溫餘熱發電項目。
 
  2005年1月海螺集團與川崎重工再度合作,引進川崎先進技術和PH鍋爐關鍵部件,一次性在下屬的8個工廠21條生産線上配套建設11套餘熱發電機組,總裝機規模達19萬千瓦,全年總發電量約為14.6億度,2007年全部建成。
 
  “十一五”期間,海螺公司規劃在現有生産線中,全部投資建設水泥純低溫餘熱發電裝置,裝機容量為6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51億度,減排二氧化碳氣體約390萬噸,節約原煤約195萬噸。在中國水泥行業率先實現降低能耗30%的目标。
 
  在海螺的先發效應下,浙江在申河水泥公司采取CDM形式項目成功的基礎上,浙江三獅、浙江紅獅等一大批浙江水泥企業及江蘇盤固 、江蘇金峰、江蘇金墅等一批江蘇水泥企業、紛紛進行了純低溫餘熱改造項目。
 
  上海萬安水泥公司在成功處理有毒有害工業廢渣的基礎上,早在2003年就與天津水泥設計院合作建成了第一條國産純低溫餘熱發電生産線,目前又在積極開展城市生活垃圾替代原煤的項目前期工作。
 
  上海浦東水泥廠建成的國内第一套電袋收塵系統,排放量僅為10毫克/标立方米左右,獲得政府頒發的環保标兵和花園工廠的稱号。在處理鋼渣和污水廠污泥等廢棄物方面也取得較大進展。
 
  長三角地區的南京凱盛設計院、杭州鍋爐集團、杭州中能汽輪動力公司、上海電站集團、上海發電研究設計院、上海盛融投資公司等大批發電設計、裝備、總承包以及投資公司紛紛開發出具有各種特色的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對推動我國水泥行業純低溫預熱發電事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7年長三角地區政府部門,都把落實國家節能減排工作列為重點工作,水泥企業列為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政府有關部門采用規劃控制、實施差别電價、嚴格生産許可證等措施,加快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對水泥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的水泥産業調整的活躍狀況,說明該地區不僅在新型幹法水泥技術改造方面在全國領先,在提高産業集中度,發展循環經濟,開展行業自律等方面也起到排頭兵的作用,該地區的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已經進入攻堅階段。讓我們對長三角地區的水泥行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manager
top